“平臺獨立化”造成了數據中心之間系統(tǒng)無法聯(lián)動、維護資源消耗大、數據難以共享等問題
各個數據中心建立的多個管理平臺多是各自獨立的系統(tǒng),即使采用的是同樣的產品和架構,也缺少對于不同數據中心之間協(xié)作的考慮。管理策略的不同、產品選型的不同、版本的不同、接口不兼容、數據難以交換,并由不同的團隊進行維護,導致了數據中心之間數據交換與管理協(xié)同的困難,降低了多數據中心的生產效率。
“管理條塊化”使得指多個數據中心各自分割,難以協(xié)同提升生產力
多個數據中心在不同定位、不同領導、不同策略、不同流程的環(huán)境下,各自分割,互相封閉。信息不連通造成信息孤島,管理不相容造成數據中心之間的孤島效應;具備技術、專家與管理優(yōu)勢經驗的大數據中心難以復用到小數據中心,小數據中心有時不愿進行更加規(guī)范的管理。通常,部門、領導的本位主義常常導致了管理的條塊化。
“內部競爭化”將給整個企業(yè)帶來不必要的內部消耗,無法圍繞企業(yè)IT總體目標優(yōu)化資源配置,降低了IT投資回報和生產效率
由于組織架構分立帶來的不同動機驅動,容易將不同數據中心之間的良性互動變成不良競爭,變成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
· 多數據中心的一體化管理模式
如上文分析,多數據中心傳統(tǒng)管理模式面臨的挑戰(zhàn),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多數據中心的定位、建設和運維是圍繞災備理念和架構進行的,在初步實現災備目標以后,并沒有充分考慮整合的生產目標,無法在多個數據中心之間進行資源的調配與整合,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費,難以產生生產合力。本質上,對于不同數據中心的定位僵化和分立的組織結構設計導致了數據中心不應有的沖突與浪費。
一體化管理模式就是打破多個數據中心之間傳統(tǒng)的行政界線,對外表現為一個數據中心,在保證可用性(災備)目標的前提下,采用集約化的管理方法,實現資源共享和效率提升,并支持未來云服務的整合管理。
如下圖所示,在實施一體化管理后,單個數據中心不再是基本的管理單元,而是配合各個跨多個數據中心的專業(yè)服務團隊提供整合的資源配置和專業(yè)服務,對外提供一致質量與規(guī)范的服務,并且滿足原來的容災目標。
在云服務的趨勢背景下,未來多數據中心的云服務模式將不再關注基礎資源的地理分散性,數據中心的集約化管理為這種模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當然,云服務輸出未必一定是數據中心轉型的目標,但是一體化、集約化的云式管理是數據中心管理的趨勢。
· 向一體化管理轉型的五步法
向多數據中心一體化的轉型可以參考下述的五步法完成,通過打破不同數據中心之間的組織壁壘,逐步的推動組織重構,進而進行資源整合與共享是實現集約化管理的有效途徑。
第一步、組織重構
組織重構是以云服務/專業(yè)技術資源管理為主線,加強數據中心之間的橫向管理,弱化數據中心的縱向管理,形成矩陣化管理模式。組織重構是一體化、集約化管理實施的先決前提。
對于短時間內無法實施組織重構的企業(yè),采用跨數據中心的專業(yè)虛擬團隊實現組織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