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發(fā)力自有OTT業(yè)務,一邊對互聯網基地進行公司化改造,三大運營商都在試圖以創(chuàng)建公司或投資的方式向移動互聯網轉型,來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瘋長,以重新奪回話語權,避免淪為真正的“管道”。為了出路,運營商顯然也是蠻拼的。
誘惑當前運營商也玩自有手機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多年以前,運營商就已瞄準“自有”手機,但由于種種因素而擱淺。曾試水自有手機操作系統OPhone而失敗的中國移動,在2014年終于按捺不住正式推出第二款自主品牌4G手機M812。無獨有偶,中國電信也聯合中興共同推出了自有年輕品牌4G互聯網手機“小鮮”,以純電商的方式進行銷售。
從定制到自有,反觀出在終端補貼減少的情況下,運營商為扭轉在終端業(yè)務方面的不利局面所做的努力。同時通過打造自有品牌4G手機,進一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在4G大環(huán)境下,一旦網絡制式塵埃落定之后,一場“用戶爭奪戰(zhàn)”就不可避免,運營商或許也想靠自有手機為自己拉點人氣也難說,就如中國電信希望用“小鮮”來吸引用戶尤其是年輕群體關注。
不管前方有多坎坷,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營改增”致運營商利潤驟降 畫面太美不敢看
2014年6月1日起,電信業(yè)納入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范圍。自此以后,電信業(yè)按照3%繳納營業(yè)稅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而是實行繳納6%和11%的差異化增值稅。
8月份,隨著運營商半年業(yè)績財報陸續(xù)發(fā)布,“營改增”對其帶來的影響和壓力開始顯現。根據財報,中國電信雖然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長,但將不會派發(fā)中期股息;中國移動營收雖然繼續(xù)保持同業(yè)領先,但受到營改增、網間結算標準調整等政策性因素影響,其盈利水平有所下降;而中國聯通ARPU值也在下降。
顯然,6月1日開始實施的“營改增”政策開始對運營商帶來“負面”影響,且下半年都會面臨“營改增”所帶來的盈利壓力。而另一方面,對運營商利潤產生影響的還有微信為代表的實時通訊工具,以及虛擬運營商業(yè)務開展帶來的沖擊,多元化競爭格局的逐步形成,對三大運營商來說,當真是“畫面太美不敢看”。
運營商削減終端補貼 什么仇什么怨
日前,國內三大運營商開始逐漸降低終端補貼。中國移動明確表示將“取消3G網絡補貼”,中國聯通稱“將逐步取消終端現金補貼”,而中國電信雖然”終端補貼還會延續(xù),但補貼總額將大大調低”。
3G時代,運營商千元定制機和高額補貼相結合的模式,使得以“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商迅速占領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但隨著運營商削減補貼力度,靠補貼混飯吃的日子終要結束。對于此前依賴運營商定制的國產商來說,利潤空間將會因此更加萎縮,看來盡快適應變化積極拓展新興市場,總要好過抱怨結了“什么仇什么怨”。
這就是2014年的電信運營業(yè),看完也是醉了。